商務公司律師推薦指標
商務公司律師推薦聘任前須知、公司法律顧問的收費標準、如何取得法律顧問的資訊等,可以讓企業不採雷之外,以下再提供幾點作為企業選擇合適商務律師顧問推薦的標準:
商務律師顧問推薦是否提供需求訪談會議
商務律師顧問推薦台灣中小型企業千百種,每一家的戰略目標、營運模式、競爭地位、組織架構及企業文化未必相同,因此各企業的法務需求自不相同;即便是同一家企業在不同時期,其法務需求也應有所調整。
有的企業將提升營收做為現階段目標,因此著重在行銷廣告文案的審閱;有的企業將合作布局視為階段目標,因此特別需要商務公司律師協助審閱契約;有的企業正逢內部流程規範化,急需建立大大小小的法律文件範本。
每家企業需求不同,律師或事務所受聘擔任法律顧問前,理應就企業的法務需求召開前置會議,進行所謂的需求訪談,才能提出適合的方案選擇。
團隊能力及經驗是否滿足企業階段需求?
商務律師諮詢推薦不同的律師有不同的辦案經驗,特別關注的法律議題也不同,逐漸發展成不同領域的法律專家,諸如:不動產領域的律師、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律師、企業法規領域的律師等。若能找到擅長於企業所處產業相關的法律團隊,合作起來自然事倍功半。
因此,在選擇商務律師諮詢推薦團隊時,企業主應確認顧問團隊的專業及經驗能否滿足需求。舉例而言,不動產相關產業者,應優先聘任有大量處理不動產糾紛經驗的律師擔任法律顧問;科技研發單位,則應優先聘任熟悉特定領域智慧財產權的律師擔任法律顧問。
此外,隨著企業的成長,會逐漸衍生出新的法律服務需求。建立團隊及開發產品階段,可優先找熟悉民商法律、智慧財產權等相關議題的法律顧問團隊,處理好股權架構、公司營運、智財保護等議題。後續進入找尋商業模式及建立銷售管道時期,企業應考慮納入熟悉金流、市場競爭、消費者保護等議題的法律顧問團隊;而在大量複製及擴張階段,企業或許該考慮讓一些熟悉金融市場運作的法律顧問團隊加入,以加快引進新投資人,甚至往公開發行前進。
股東會律師顧問是否提供適當方案給企業選擇
每個企業的法務需求差異頗大,甚至會因發展階段不同而異,股東會律師顧問及事務所能否提出適當方案供企業做選擇,甚至隨著企業成長,而逐步擴充服務內容,也是能否長期合作的關鍵。
一般而言,企業經營要能持續存活,必須兼顧四大環節:組織管理、資金籌措、研發生產、行銷獲利。而每一環節背後所衍生的法律風險議題差異頗大,好的法律顧問團隊必須對這些環節充分掌握,並提出適當的顧問方案,幫助企業有效控管絕大部分的法律風險。
商務律師顧問費用企業能否有效控制預算支出
一般而言,企業營收要短時間大幅度提升是相當困難的,企業主勢必會針對每一項預算斤斤計較,才能確保整體獲利表現。而法務費用的支出,主要效果在商務律師顧問費用法律風險控管,並非獲利的絕對保證,如何有效控制法務預算,是企業主相當在意的事情。
然而,許多傳統律師及事務所迄今仍採用類似悠遊卡的預付型方案,亦即先購買年度顧問時數,事後提供服務時再扣時數的方案。卻忽略每項服務的內容及方式不同,其變動成本也各不相同,對企業所帶來的利益也不同,若一律採取相同的扣時數計費方式,恐對客戶產生實質不公平。
再者,在企業普遍對商務律師顧問費用內容及流程不甚瞭解的情況下,時常出現顧問律師一頭熱地投入大量心力來協助企業客戶處理眼前問題,卻忘了幫助客戶做成本效益分析。就企業角度,案件結果都還沒個影,高昂的請款單卻先到了。幾次合作經驗後,企業逐漸對無法充分掌握法務預算產生焦慮感,再也沒有耐心等待案件最終結果,甚至途中打退堂鼓的也不在少數。
因此,法律顧問的服務流程的設計上,如何協助企業主掌握每筆法務費用支出,是雙方能否長期合作的關鍵。企業主不妨在與律師洽談方案階段,就先釐清每項法律服務大致報價範圍,以及在什麼環節有機會做最終確認,避免預算爆表。
勞資紛爭律師諮詢是否安排專屬聯絡窗口
有部分律師及事務所採取低價策略,主打負擔得起的法律顧問方案,但卻沒有為企業主提供一位專屬的聯絡窗口,導致企業主事後遇到法律問題,還要等待事務所來安排服務人員,不小心就錯過先機。
此外,許多事務所並非正派經營,對外號稱擁有上百人律師團隊,實際上只是行銷語言,實際上並無法指派這些律師來提供服務,甚至只能指派一些沒有律師資格的法務人員,聽說有的企業主都準備上法院了,還見不到任何律師一面,事務所只會不斷推託,甚至要當事人自行開庭就好,不用額外花律師費。聘請到這類的法律顧問,企業主應小心注意。
關於商務企業律師推薦怎麼挑
最後簡單做個重點回顧:
- 聘任公司法律顧問 前,企業主應做足功課:法律顧問能提供的服務範圍、所處產業的法律遵循複雜程度、所處產業是否常遇到訴訟紛爭、企業是否備有法務人員、年度法務預算範圍。
- 藉由參加講座或說明會、上網搜尋資料、利用政府諮詢管道,廣泛蒐集及了解顧問律師相關資訊,尤其是:律師的經營理念、律師的擅長專業領域等。
- 聘任法律顧問時,則應特別注意:是否提供法務需求訪談會議、團隊的專業及經驗是否滿足需求、是否提出多元方案供企業選擇、企業能否有效地控制預算支出、是否安排專屬聯絡窗口。
以上幫大家重新統整,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避免不小心踩地雷,如有什麼不懂或想了解的,也歡迎直接洽談諮詢哦!